今年太忙了,還好活動延期,總算趕上了末班車。
參加了去年的工程師第二季,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感謝評委,版主,網友們,以及電源網的主辦和贊助,當然了,那些實用的干貨希望能給伙伴們帶來借鑒和成長。
第三季再接再力,希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即然這樣,那得拿點貨出來了。^-^
本帖將先分析研究調光方案的可行性,再講解實案的開發(fā)過程,所有內容與我實際的操作同步滾動直播。
今年太忙了,還好活動延期,總算趕上了末班車。
參加了去年的工程師第二季,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感謝評委,版主,網友們,以及電源網的主辦和贊助,當然了,那些實用的干貨希望能給伙伴們帶來借鑒和成長。
第三季再接再力,希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即然這樣,那得拿點貨出來了。^-^
本帖將先分析研究調光方案的可行性,再講解實案的開發(fā)過程,所有內容與我實際的操作同步滾動直播。
通過仿真可以看到,無調光器狀態(tài)下,PWM調光器100%占空比下,電阻調光器100K下,基準保持相同
通過調節(jié)R1,基準分壓電阻R11和R3,V3,使電阻調光器100K下的基準與無調光器的情況下保持相同,也可使電阻調光器調節(jié)輸出電流的比例發(fā)生改變
然而行業(yè)對這類型的方案普遍的認知是無法完全關斷和無法精確控制。
也許是普遍認知,也許是做過的沒能完全關斷和精確控制,再傳到沒做過的人的耳朵里,也就這么傳下去了。
我不太喜歡那些條條框框,別人說做不到我們就真的相信做不到,因為大家都是這么做的。
其實只要稍微發(fā)揮下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關斷的辦法還是很多,比如可以再用一個運放專門用來控制關斷和導通,比如用個MOS切斷輸出或控制前級等等。切斷輸出會引起過沖的問題,只要解決過沖的問題就實現了。這種方法我試過,但沒有去鉆研了。因為我用另外的方法解決了??紤]到技術的保密性,以及正在申請專利的問題,不能透露過多的信息。只能給大家一個思路,但是我覺得已經足夠了,總不能我直接把電路貼出來,這樣就創(chuàng)造不出更有逼格的了。這樣也鍛練不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讓自己得到提升。所以望諒解哦。其實不管什么東西,看似復雜與神奇,其實只不過是元器件的基本特性應用而以。比如說以前照相機的閃光燈,看似蠻神奇,只不過是電感的基本特性而以。
這種解決方案是可行的,我們已經推出了 LSP03 + LSD58 模塊( PWM控制+DIM控制),特別是PWM調光模塊 LSD58D做得非常細致,可以精確控制關斷,對PWM控制器的驅動能力只需50uA,意味著一個普通的5mA驅動能力的PWM控制器可以同時帶到100臺電源,留點裕量,最少也可以帶到50臺。
對于LSD58B 0-10V調光也可以實現精確關斷,關斷電壓在0.2-0.3V的樣子,導通電壓在0.4-0.5V的樣子。
設計PCB要素,大的及核心的器件先布局,先布局好插件,再布貼片,最后走不通時再進行應當調整。
PCB布局布線應從工作性能,可靠性,EMI,工藝可行性,現代商業(yè)競爭的經濟性,有更高追求的美觀性等綜合折中考慮,不應是傳統(tǒng)的,很多論文,很多書籍上單一的條條框框。比如說大電流回路要小,MOS管D極到變壓器間動點,次級整流前的走線要小且短等等。我們不應該局限于此,但盡可能按那要求去。最終還是要根據其它因素綜合考量,進行折中處理。
比如這個是60W的電源,輸出電流較小,55V1.05A,為了經濟性,采用兩只DO-201封裝的二極管,為了加強散熱,不得不把次級整流前的走線面積加大,且開窗,EMI會差多少呢?改善線小與走線很寬并開窗時的EMI需要多少成本呢?用很貴大電流二極管或是再加個散熱片,哪個更加具有商業(yè)價值呢,再說這么小的PCB尺寸也放不下那么多東西,顯然只能走線寬并開窗處理,當然是在走線寬并開窗就能滿足散熱的前提下??傊覀儜芽煽啃苑旁诘谝晃唬瑳]有了可靠性,再談什么EMI或其它任何東西都沒有意義了。
工藝的可行性應確保插件方便,焊盤無連錫虛焊等現象,貼片元器件盡可能朝一個方向,工藝好且美觀,焊盤保持1mm以上比較合適。
需散熱器件下面的PCB能開孔就盡量開孔,利于散熱。
PCB設計不是本貼的重點,就大致的說一下了,上一季有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