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同的頻率點,所測出的電感、電容值會不一樣
使用LCR測試儀,為什么隨著頻率的變化,其值也發(fā)生變化.理論分析電感與電容不是器件本身的物理特性,與頻率好像沒有關(guān)系,請高手指點一下
全部回復(fù)(8)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george_20
恩,單位寫錯了,電感量大約47uH,隨頻率變化不大.那是不是LCR只能測感性元件的電感和電阻,容性元件的電容跟電阻.那么我測試電感想看看它的寄生電容怎么辦?儀器顯示的電容不是電感的寄生電容,那么儀器顯示的數(shù)值是什么?請樓上的賜教,謝謝!
是的,LCR只能測感性元件的L和R,容性元件的C跟R.
儀器顯示的電容不是電感的寄生電容,那么儀器顯示的數(shù)值 是什么? ---
只能瞎猜一下:在1K時,線圈的阻抗是Z=2*3.14*1K*47uH=0.3歐,儀器以為這是個容抗Xc=0.3歐,得出C=1/(2*3.14*1K*Xc)=530uF的大概結(jié)果.不過在20K時,又好像說不太通啊.
那么我測試電感想看看它的寄生電容怎么辦?--- 如果假設(shè)線圈的L和C是跟頻率無關(guān)的,可以在頻率f1和f2分別準確量得電感L1和L2,算出兩個頻率下的LC并聯(lián)的等效阻抗,從而推算得L和C.不過像你說的L1跟L2分別不大,估計C是極小的.
儀器顯示的電容不是電感的寄生電容,那么儀器顯示的數(shù)值 是什么? ---
只能瞎猜一下:在1K時,線圈的阻抗是Z=2*3.14*1K*47uH=0.3歐,儀器以為這是個容抗Xc=0.3歐,得出C=1/(2*3.14*1K*Xc)=530uF的大概結(jié)果.不過在20K時,又好像說不太通啊.
那么我測試電感想看看它的寄生電容怎么辦?--- 如果假設(shè)線圈的L和C是跟頻率無關(guān)的,可以在頻率f1和f2分別準確量得電感L1和L2,算出兩個頻率下的LC并聯(lián)的等效阻抗,從而推算得L和C.不過像你說的L1跟L2分別不大,估計C是極小的.
0
回復(fù)
@kgbc
是的,LCR只能測感性元件的L和R,容性元件的C跟R.儀器顯示的電容不是電感的寄生電容,那么儀器顯示的數(shù)值是什么?---只能瞎猜一下:在1K時,線圈的阻抗是Z=2*3.14*1K*47uH=0.3歐,儀器以為這是個容抗Xc=0.3歐,得出C=1/(2*3.14*1K*Xc)=530uF的大概結(jié)果.不過在20K時,又好像說不太通啊.那么我測試電感想看看它的寄生電容怎么辦?--- 如果假設(shè)線圈的L和C是跟頻率無關(guān)的,可以在頻率f1和f2分別準確量得電感L1和L2,算出兩個頻率下的LC并聯(lián)的等效阻抗,從而推算得L和C.不過像你說的L1跟L2分別不大,估計C是極小的.
恩,謝謝,實測地數(shù)據(jù)也的確證明LCR只能測LR或者CR.
主要是它的原理是先計算得到待測元件的阻抗Z,然后根據(jù)實部即為電阻R,虛部根據(jù)符號判斷它是感性還是容性,根據(jù)頻率得到相應(yīng)地電感和電容值.
如果是感性部件,則換到電容檔,則會得到一個負值的電容值,該負值的容抗和感性部件的感抗值是一樣的.計算方法就如樓上所說的.
主要是它的原理是先計算得到待測元件的阻抗Z,然后根據(jù)實部即為電阻R,虛部根據(jù)符號判斷它是感性還是容性,根據(jù)頻率得到相應(yīng)地電感和電容值.
如果是感性部件,則換到電容檔,則會得到一個負值的電容值,該負值的容抗和感性部件的感抗值是一樣的.計算方法就如樓上所說的.
0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