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上一篇,分享一下具體的測試結果。
一、測試TL494工作點
1、焊接C2 R9 TL494 R9以及輸入點
2、測試TL494振蕩波形及頻率
波形是鋸齒波 頻率是27.466KHz 跟教程里說的有點不一樣
理論值:f=1.1/(C*R)≈23.4KHz 實測R9=47.5 電容沒測
示波器每次按保存 顯示的參數(shù)就沒了 不過從波形可以看出占空比>90%,基準電壓用萬用表量了一下5V,正常。
3、測試PWM波形
8、11并聯(lián)輸出 ,如圖:
4、焊上R1 R2之后的波形(TL494集電極開路,不能直接驅動開關管,須接上拉電阻)
可以看到經(jīng)過上拉之后,波形反相了,頻率為27.95KHz,與教程差不多,占空比看低電平的話D=1-0.12=0.88
Pwm波可以驅動三極管的導通、飽和狀態(tài)
占空比0.88 可以滿足10-40v輸入下的占空比
PS:沒有電壓源,就暫不試輸入變化情況下的輸出了
5、測試基準電壓
用萬用表測得為5V。
二、開關管及電感測試
1、開關管集電極電壓
測試結果,開關管集電極電壓波形:
從波形看出有脈沖有尖峰,而且尖峰電壓很大,電石電子的老師也解釋了為何出現(xiàn)這種情況。
a、開關導通瞬間,電源電壓加至電感,由于電感的分布電容,產(chǎn)生一個高頻的LC振蕩,因此產(chǎn)生了一個短暫的過沖
b、電感儲存的能量沒有一個正常的電流回路釋放只能通過電路上的分布電容和電阻以阻尼振蕩的方式慢慢衰減,由于分布電阻很小,放電電流很小,故產(chǎn)生很高的尖鋒電壓
還提示需要加吸收或鉗位電路防止尖峰電壓擊穿開關管
2、輸出電壓
測試結果如圖:
可以看到電壓近似線性,與期望的5V輸出差好多,紋波接近3V了。
之前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上電時間太長,結果LED燒壞了,R11也非常的燙,所以實驗時間不要太長。
R11電流=(6.85-Vled)/18=180ma>led工作電流150ma
Led 電壓 2.8-3.6之間
三、開環(huán)buck電路測試
測試結果,開關管集電極電壓如圖:
可以看到,占空比D=95.1% 電壓平均值11.3V接近輸入電壓,尖峰電壓也遠<<-142V,這是因為D1在開關斷開時為電感提供了電流回路,放電電流大,故尖鋒電壓小。
輸出電壓,未接C5
接上C5之后,
平均值約11.2V,與BUCK電路的結果相符,紋波比教程的結果略微偏大了點,但是接上電容之后還是有一點濾波效果的。
四、穩(wěn)壓控制環(huán)測試
測試結果,輸出電壓波形:
輕載時紋波1V ,平均值4.9V。
pwm波形如圖:
可以看到波形不穩(wěn)定,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焊上頻率補償之后,再測試C極波形,如圖:
可以看到波形穩(wěn)定了很多。
電壓輸出波形如圖:
電壓輸出 4.87V
D=4.87/12=40%
用萬用表測得電壓為4.99V。
4.99/12.22=40.8%
實際
D=45.2%
理論值與實際值相差的比較多,實測值與教程提到的46%倒是很接近。
最后附上一張整體實物圖
總結:通過教程,學習了BUCK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各個器件的作用。一開始也在疑問,既然buck電路可以輸出5V基準電壓,為什么還要通過轉換產(chǎn)生5V呢?
最后看手冊描述如下:TL494 內部有5V 的參考電壓,能夠提供10mA 負載電流供外部電路。在0~70℃范圍內提供溫度漂移為50mV,精確度為±5%,而我們經(jīng)過轉換輸出的5V可以提供1A以上的負載電流供外部電路,所以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