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拜師學電源,酬勞雙方面談.
有想收徒的,請給我發(fā)字條
誰收徒弟,電源拜師
全部回復(44)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我告訴你一個我自己的心得:理論的東西在大學里學的已經(jīng)差不多了,暫不要去研究了(不是以后不研究).
你直接從實踐下手,先照別人的樣板做出“產(chǎn)品”來,再反過來弄清楚它的原理(其實很多東西,在實踐中會直接悟到的).
已經(jīng)打好電子基礎(chǔ)知道的人,再開始學電源,什么狗屁教材,都是故弄玄虛,你去學習一切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是在浪費時間,很多東西你根本記不住,學到最后,人是累了,但掌握的真正知識卻少得可憐.
只有你在實踐中學習新東西、在錯誤中總結(jié)教訓,才能使自己真正的迅速成長起來.
一個錯誤百出的“產(chǎn)品”做出來了,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然后逼你再去解決,有時雖然也“焦頭爛耳”,但終于成功后,那心得就多啦.
這樣的照抄別人電路的東西做了幾次后,你就能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這時你再去看看理論、使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認識,將如魚得水.
你直接從實踐下手,先照別人的樣板做出“產(chǎn)品”來,再反過來弄清楚它的原理(其實很多東西,在實踐中會直接悟到的).
已經(jīng)打好電子基礎(chǔ)知道的人,再開始學電源,什么狗屁教材,都是故弄玄虛,你去學習一切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是在浪費時間,很多東西你根本記不住,學到最后,人是累了,但掌握的真正知識卻少得可憐.
只有你在實踐中學習新東西、在錯誤中總結(jié)教訓,才能使自己真正的迅速成長起來.
一個錯誤百出的“產(chǎn)品”做出來了,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然后逼你再去解決,有時雖然也“焦頭爛耳”,但終于成功后,那心得就多啦.
這樣的照抄別人電路的東西做了幾次后,你就能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這時你再去看看理論、使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認識,將如魚得水.
0
回復
@光速不變
我告訴你一個我自己的心得:理論的東西在大學里學的已經(jīng)差不多了,暫不要去研究了(不是以后不研究).你直接從實踐下手,先照別人的樣板做出“產(chǎn)品”來,再反過來弄清楚它的原理(其實很多東西,在實踐中會直接悟到的).已經(jīng)打好電子基礎(chǔ)知道的人,再開始學電源,什么狗屁教材,都是故弄玄虛,你去學習一切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是在浪費時間,很多東西你根本記不住,學到最后,人是累了,但掌握的真正知識卻少得可憐.只有你在實踐中學習新東西、在錯誤中總結(jié)教訓,才能使自己真正的迅速成長起來.一個錯誤百出的“產(chǎn)品”做出來了,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然后逼你再去解決,有時雖然也“焦頭爛耳”,但終于成功后,那心得就多啦.這樣的照抄別人電路的東西做了幾次后,你就能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這時你再去看看理論、使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認識,將如魚得水.
收獲非淺,照你著做了,我相信不久我就會成為這個行業(yè)的老大了, 文工 悠然 光速不變,小心了, 不要被我超過了.我可不吹牛的.
0
回復
@linyeheng2008
好帖,在這看到各位老大的建議受益非淺啊!我也剛?cè)胄?也是從抄板開始學習的,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后學會去解決,個人感覺提升快多了!!!!!
開關(guān)電源工程師的成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摸索性的,這種人一般是從維修什么的做起,就是從看產(chǎn)品做起來,學習的方式,也是從產(chǎn)品摸起,象這種學習模式出來的人,基本上理論方面很差,做產(chǎn)品傾向于抄,這包括抄人家的電路板,抄芯片資料上的應(yīng)用.現(xiàn)實中這種工程師最多,至少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學成這種工程師,一兩年時間能搞定了.這種模式學成的人,前期進步比較明顯,越到后面覺越覺得吃力,難以進步,如果還想有所深造,就必須再去補原來的理論課,不然永遠都只能做個抄板手.
另一種,我就不說了,因為事實上沒幾個人愿意下那么多功夫去好好學習.
另一種,我就不說了,因為事實上沒幾個人愿意下那么多功夫去好好學習.
0
回復
@半導狂人
開關(guān)電源工程師的成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摸索性的,這種人一般是從維修什么的做起,就是從看產(chǎn)品做起來,學習的方式,也是從產(chǎn)品摸起,象這種學習模式出來的人,基本上理論方面很差,做產(chǎn)品傾向于抄,這包括抄人家的電路板,抄芯片資料上的應(yīng)用.現(xiàn)實中這種工程師最多,至少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學成這種工程師,一兩年時間能搞定了.這種模式學成的人,前期進步比較明顯,越到后面覺越覺得吃力,難以進步,如果還想有所深造,就必須再去補原來的理論課,不然永遠都只能做個抄板手. 另一種,我就不說了,因為事實上沒幾個人愿意下那么多功夫去好好學習.
你老毛病又犯了,在這里隱含著讓大家以為“我的方法就是最正確的方法”,你的這種愛面子的心理什么時候能去掉呢?
知道錯了,就要改正,何必一再的發(fā)貼死抱著這個錯誤,硬說成是對的呢?是否從實踐下手,太多的工程師心里明明白白,你還想在這里誤導別人、讓別人學了三年仍然一事無成的時候,心里尊你為導師嗎?笑話.
學習電子知識,與別的東西不同,它需要太多的實踐來支持,否則紙上談兵凈是誤人子弟.在實踐中勤思考、不明白的地方反過來去查書上的理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然后使自己有一個飛躍性的提高,為自己以后擴展新思路、發(fā)明新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人的學習過程,是感情性認識向著理性認識再向感性認識的反復過程,大體是:人通過第一感官(視覺)、第二感官(聽覺)等輸入的信號,去感應(yīng)腦部,使腦子里形成一個最初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越來越多、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強的時候,就會飛躍成理性認識,這是第一次飛躍.當理性認識越來越多的時候,人會在這些經(jīng)驗性的、理智性的認識上再次產(chǎn)生一種飛躍,形成一種新的感性認識.....如果周而復始,就形成了人的正確知識的積累.
電子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脫節(jié)很大,電看不到摸不著,人對他的認識很少,必須要從一個感性的高度去認識、慢慢的積累對它的理解,積累成理性認識,然后才能飛躍成為第二種感性認識.如果開始學習大量的紙上的東西,根本就是違背學習的科學原則,是嚴重錯誤的“脫節(jié)”的學習方式.
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認識“水”,他拼命學習有關(guān)“水”的公式,倒不如直接去觀察水、去看水、去擺弄水,這樣他的水的知識很快會提高,到后來,當有一道實踐題“兩個水坑連接后水將怎么流”去作業(yè)的時候,那么這個看過水、經(jīng)常和水打交道的人,直接就可以從心里明白水是怎么流的、它真正的應(yīng)該怎樣流.而那個只學公式的人,會寫出眾多的計算,并引用公式“由定理‘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得:因為A坑高于B坑,所以水會從A坑流向B坑”,這種作業(yè)雖然是對的,但他不能從根本上去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用定理去套,根本無法活用水的真正的規(guī)律的.
學電子也是一樣,這個看不著、摸不到的東西,你只能從大量的實踐中去積累有關(guān)“電”這個東西的經(jīng)驗,才能把這種無形的東西在腦海里“形象化”,就象真的看到水流一樣,到時候再去看理論的公式,將事半功倍、一目了然!
知道錯了,就要改正,何必一再的發(fā)貼死抱著這個錯誤,硬說成是對的呢?是否從實踐下手,太多的工程師心里明明白白,你還想在這里誤導別人、讓別人學了三年仍然一事無成的時候,心里尊你為導師嗎?笑話.
學習電子知識,與別的東西不同,它需要太多的實踐來支持,否則紙上談兵凈是誤人子弟.在實踐中勤思考、不明白的地方反過來去查書上的理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然后使自己有一個飛躍性的提高,為自己以后擴展新思路、發(fā)明新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人的學習過程,是感情性認識向著理性認識再向感性認識的反復過程,大體是:人通過第一感官(視覺)、第二感官(聽覺)等輸入的信號,去感應(yīng)腦部,使腦子里形成一個最初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越來越多、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強的時候,就會飛躍成理性認識,這是第一次飛躍.當理性認識越來越多的時候,人會在這些經(jīng)驗性的、理智性的認識上再次產(chǎn)生一種飛躍,形成一種新的感性認識.....如果周而復始,就形成了人的正確知識的積累.
電子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脫節(jié)很大,電看不到摸不著,人對他的認識很少,必須要從一個感性的高度去認識、慢慢的積累對它的理解,積累成理性認識,然后才能飛躍成為第二種感性認識.如果開始學習大量的紙上的東西,根本就是違背學習的科學原則,是嚴重錯誤的“脫節(jié)”的學習方式.
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認識“水”,他拼命學習有關(guān)“水”的公式,倒不如直接去觀察水、去看水、去擺弄水,這樣他的水的知識很快會提高,到后來,當有一道實踐題“兩個水坑連接后水將怎么流”去作業(yè)的時候,那么這個看過水、經(jīng)常和水打交道的人,直接就可以從心里明白水是怎么流的、它真正的應(yīng)該怎樣流.而那個只學公式的人,會寫出眾多的計算,并引用公式“由定理‘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得:因為A坑高于B坑,所以水會從A坑流向B坑”,這種作業(yè)雖然是對的,但他不能從根本上去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用定理去套,根本無法活用水的真正的規(guī)律的.
學電子也是一樣,這個看不著、摸不到的東西,你只能從大量的實踐中去積累有關(guān)“電”這個東西的經(jīng)驗,才能把這種無形的東西在腦海里“形象化”,就象真的看到水流一樣,到時候再去看理論的公式,將事半功倍、一目了然!
0
回復
@光速不變
我告訴你一個我自己的心得:理論的東西在大學里學的已經(jīng)差不多了,暫不要去研究了(不是以后不研究).你直接從實踐下手,先照別人的樣板做出“產(chǎn)品”來,再反過來弄清楚它的原理(其實很多東西,在實踐中會直接悟到的).已經(jīng)打好電子基礎(chǔ)知道的人,再開始學電源,什么狗屁教材,都是故弄玄虛,你去學習一切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是在浪費時間,很多東西你根本記不住,學到最后,人是累了,但掌握的真正知識卻少得可憐.只有你在實踐中學習新東西、在錯誤中總結(jié)教訓,才能使自己真正的迅速成長起來.一個錯誤百出的“產(chǎn)品”做出來了,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然后逼你再去解決,有時雖然也“焦頭爛耳”,但終于成功后,那心得就多啦.這樣的照抄別人電路的東西做了幾次后,你就能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這時你再去看看理論、使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認識,將如魚得水.
請問
如果初學者沒有大學的理論基礎(chǔ),
那現(xiàn)在該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快速入電子門呢
(昨天研究了一天的電子元器件書)還是一頭霧水的!~
如果初學者沒有大學的理論基礎(chǔ),
那現(xiàn)在該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快速入電子門呢
(昨天研究了一天的電子元器件書)還是一頭霧水的!~
0
回復
@alan_yan8810
請問如果初學者沒有大學的理論基礎(chǔ),那現(xiàn)在該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快速入電子門呢(昨天研究了一天的電子元器件書)還是一頭霧水的!~
跟是不是大學不要緊,但最好有專業(yè)基礎(chǔ),例如(電路基礎(chǔ)、低頻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模擬電路、信號網(wǎng)絡(luò)、電視機原理---本人認為電視機是電子使用的最高境界(高頻、低頻、延時、變頻、運放、升壓、降壓等等,還有元器件知識全都有了))
如果沒有一點基礎(chǔ),且現(xiàn)在又不是學生,我看就不要學這了,要不然半途而廢,這是要花時間培養(yǎng)的.
如果沒有一點基礎(chǔ),且現(xiàn)在又不是學生,我看就不要學這了,要不然半途而廢,這是要花時間培養(yǎng)的.
0
回復
@tactaishuo
贊成你的觀點.
這幾天沒來, 一看自己的帖子都這么多人關(guān)注.謝謝各位,
最近我就是做些電路,都是抄襲書上的,但書上的東西早就淘汰了,
學習了一段時間,感覺沒自己想的那么簡單.希望各位多給些意見
還有就是最近做了一個電路,輸出6.8V 120MA,本來是帶動2個0.5W的燈
沒想到買錯燈了, 正向電流只有40MA,放上去, 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且用
的還好好的, 我拿表一測電流, 我草, 是38-40MA.后來我放上了F5 正向電流
20MA的上去.發(fā)現(xiàn)這個電路電流就變成20MA.大家?guī)臀艺f說,這怎么回事,而且
LED燈一點都不會燒壞,也有可能是我輸入電壓小了, 只有9V,本來是要12V的, 沒找到這樣的電源.
最近我就是做些電路,都是抄襲書上的,但書上的東西早就淘汰了,
學習了一段時間,感覺沒自己想的那么簡單.希望各位多給些意見
還有就是最近做了一個電路,輸出6.8V 120MA,本來是帶動2個0.5W的燈
沒想到買錯燈了, 正向電流只有40MA,放上去, 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且用
的還好好的, 我拿表一測電流, 我草, 是38-40MA.后來我放上了F5 正向電流
20MA的上去.發(fā)現(xiàn)這個電路電流就變成20MA.大家?guī)臀艺f說,這怎么回事,而且
LED燈一點都不會燒壞,也有可能是我輸入電壓小了, 只有9V,本來是要12V的, 沒找到這樣的電源.
0
回復
@hueryan
這幾天沒來,一看自己的帖子都這么多人關(guān)注.謝謝各位,最近我就是做些電路,都是抄襲書上的,但書上的東西早就淘汰了,學習了一段時間,感覺沒自己想的那么簡單.希望各位多給些意見還有就是最近做了一個電路,輸出6.8V120MA,本來是帶動2個0.5W的燈沒想到買錯燈了,正向電流只有40MA,放上去,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用的還好好的,我拿表一測電流,我草,是38-40MA.后來我放上了F5正向電流20MA的上去.發(fā)現(xiàn)這個電路電流就變成20MA.大家?guī)臀艺f說,這怎么回事,而且LED燈一點都不會燒壞,也有可能是我輸入電壓小了,只有9V,本來是要12V的,沒找到這樣的電源.
沒理論,做起東西來只能瞎抓,盲人摸象,倍感辛苦.
0
回復
@光速不變
你老毛病又犯了,在這里隱含著讓大家以為“我的方法就是最正確的方法”,你的這種愛面子的心理什么時候能去掉呢?知道錯了,就要改正,何必一再的發(fā)貼死抱著這個錯誤,硬說成是對的呢?是否從實踐下手,太多的工程師心里明明白白,你還想在這里誤導別人、讓別人學了三年仍然一事無成的時候,心里尊你為導師嗎?笑話.學習電子知識,與別的東西不同,它需要太多的實踐來支持,否則紙上談兵凈是誤人子弟.在實踐中勤思考、不明白的地方反過來去查書上的理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然后使自己有一個飛躍性的提高,為自己以后擴展新思路、發(fā)明新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人的學習過程,是感情性認識向著理性認識再向感性認識的反復過程,大體是:人通過第一感官(視覺)、第二感官(聽覺)等輸入的信號,去感應(yīng)腦部,使腦子里形成一個最初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越來越多、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強的時候,就會飛躍成理性認識,這是第一次飛躍.當理性認識越來越多的時候,人會在這些經(jīng)驗性的、理智性的認識上再次產(chǎn)生一種飛躍,形成一種新的感性認識.....如果周而復始,就形成了人的正確知識的積累.電子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脫節(jié)很大,電看不到摸不著,人對他的認識很少,必須要從一個感性的高度去認識、慢慢的積累對它的理解,積累成理性認識,然后才能飛躍成為第二種感性認識.如果開始學習大量的紙上的東西,根本就是違背學習的科學原則,是嚴重錯誤的“脫節(jié)”的學習方式.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認識“水”,他拼命學習有關(guān)“水”的公式,倒不如直接去觀察水、去看水、去擺弄水,這樣他的水的知識很快會提高,到后來,當有一道實踐題“兩個水坑連接后水將怎么流”去作業(yè)的時候,那么這個看過水、經(jīng)常和水打交道的人,直接就可以從心里明白水是怎么流的、它真正的應(yīng)該怎樣流.而那個只學公式的人,會寫出眾多的計算,并引用公式“由定理‘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得:因為A坑高于B坑,所以水會從A坑流向B坑”,這種作業(yè)雖然是對的,但他不能從根本上去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用定理去套,根本無法活用水的真正的規(guī)律的.學電子也是一樣,這個看不著、摸不到的東西,你只能從大量的實踐中去積累有關(guān)“電”這個東西的經(jīng)驗,才能把這種無形的東西在腦海里“形象化”,就象真的看到水流一樣,到時候再去看理論的公式,將事半功倍、一目了然!
你這個人真有問題啊,天天追著我干什么,妒忌我就直說嗎,說什么廢話在這里,真牛就不要做打雜的,有本事自己做去.
0
回復
@eele
跟是不是大學不要緊,但最好有專業(yè)基礎(chǔ),例如(電路基礎(chǔ)、低頻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模擬電路、信號網(wǎng)絡(luò)、電視機原理---本人認為電視機是電子使用的最高境界(高頻、低頻、延時、變頻、運放、升壓、降壓等等,還有元器件知識全都有了))如果沒有一點基礎(chǔ),且現(xiàn)在又不是學生,我看就不要學這了,要不然半途而廢,這是要花時間培養(yǎng)的.
接著學習的話題:學電視機原理---最好是學原來老的彩色電視機不要學習現(xiàn)在單片處理的機器,應(yīng)為原來的電路原理都是相對獨立分模塊的,不同知識都可以學到,比如高頻頭、分表面波濾波器、RGB、Y取色、信號延時,加速高壓包、電源、RGB驅(qū)動、音頻功放...很多.
0
回復
@半導狂人
沒理論,做起東西來只能瞎抓,盲人摸象,倍感辛苦.
半導狂人,還在我面前你還提理論嗎?我曾經(jīng)N次指出,你高數(shù)不行不能把微積分用在電子設(shè)計中,而且模電也不扎實,對于磁性的計算上更是與正確相差太遠,你都不回應(yīng),現(xiàn)在怎么忽然搶上我的理論風頭,推崇起理論了?以我這樣的理論,仍然堅持要大家先從實踐入手,就是怕大家誤入歧途,定律背了好多,卻感到仍然對電子一無所知,那就害慘了.
我們之間的這個爭論,沒有攻擊性的,每人一個觀點,我并不強迫你同意我的觀點,更不象你以前做的那樣激烈的指責你個人,只是糾正的你的觀點,因為這牽涉到廣大同行們是否能得到一個正確的引導.
我來電源網(wǎng),別無所求,不象你們想賣些產(chǎn)品賺點錢,我純屬交友、娛樂,同時也增強自己的一些理論,三人行必有我?guī)?畢竟這里有我不懂的東西.
我勸你,錯了就勇于承認,絆倒了再爬起來,不要力圖找出錯誤理論的支持點,那樣會鉆牛角尖的.
我們之間的這個爭論,沒有攻擊性的,每人一個觀點,我并不強迫你同意我的觀點,更不象你以前做的那樣激烈的指責你個人,只是糾正的你的觀點,因為這牽涉到廣大同行們是否能得到一個正確的引導.
我來電源網(wǎng),別無所求,不象你們想賣些產(chǎn)品賺點錢,我純屬交友、娛樂,同時也增強自己的一些理論,三人行必有我?guī)?畢竟這里有我不懂的東西.
我勸你,錯了就勇于承認,絆倒了再爬起來,不要力圖找出錯誤理論的支持點,那樣會鉆牛角尖的.
0
回復
@eele
還有我們CRT顯示器每次開機時的消磁電路...
求助,我最近老想不通,如果輸入為12V,輸出為5V,是不是套用下面的公式,(電感,電阻值)那電容和D1怎么選 ?有規(guī)率嗎
5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500; 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8/2697671219159339.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2697671219159383.pdf

2697671219159383.pdf
0
回復
@alan_yan8810
求助,我最近老想不通,如果輸入為12V,輸出為5V,是不是套用下面的公式,(電感,電阻值)那電容和D1怎么選?有規(guī)率嗎[圖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8/2697671219159339.jpg');}"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2697671219159383.pdf
選零件真是讓人頭痛的事
0
回復
@alan_yan8810
選零件真是讓人頭痛的事

從圖中看出這款芯片的效率不是太高,如果您用的場合輸入電壓不超過DC16V的話,我推薦您用AOZ1014,這芯片我用過電流我做過達到3A輸出的,效率可做到95%,非常值得推薦.性能還是很穩(wěn)定的.我去年買的2.7元,不知貴不貴.
0
回復
@eele
[圖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68/2249741219194594.jpg');}"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從圖中看出這款芯片的效率不是太高,如果您用的場合輸入電壓不超過DC16V的話,我推薦您用AOZ1014,這芯片我用過電流我做過達到3A輸出的,效率可做到95%,非常值得推薦.性能還是很穩(wěn)定的.我去年買的2.7元,不知貴不貴.
AOZ1014的一個好處就是頻率500K,電感可以小一些,發(fā)熱好一些.我曾經(jīng)是16V輸入,9.8V輸出3A電流,我用27UH的電感,220uf輸入輸出普通電容,在工作中很穩(wěn)定,沒有噪音,輸出波形很平滑.
0
回復
@光速不變
半導狂人,還在我面前你還提理論嗎?我曾經(jīng)N次指出,你高數(shù)不行不能把微積分用在電子設(shè)計中,而且模電也不扎實,對于磁性的計算上更是與正確相差太遠,你都不回應(yīng),現(xiàn)在怎么忽然搶上我的理論風頭,推崇起理論了?以我這樣的理論,仍然堅持要大家先從實踐入手,就是怕大家誤入歧途,定律背了好多,卻感到仍然對電子一無所知,那就害慘了. 我們之間的這個爭論,沒有攻擊性的,每人一個觀點,我并不強迫你同意我的觀點,更不象你以前做的那樣激烈的指責你個人,只是糾正的你的觀點,因為這牽涉到廣大同行們是否能得到一個正確的引導. 我來電源網(wǎng),別無所求,不象你們想賣些產(chǎn)品賺點錢,我純屬交友、娛樂,同時也增強自己的一些理論,三人行必有我?guī)?畢竟這里有我不懂的東西. 我勸你,錯了就勇于承認,絆倒了再爬起來,不要力圖找出錯誤理論的支持點,那樣會鉆牛角尖的.
你是不是剛畢業(yè)出來的學生?難怪這么猖狂,無知才無畏.
0
回復